孩子不是壞,只是壓力大 |
沈克爾博士 Dr. Stuart Shanker &巴克 Teresa Barker 譯者:郭貞伶 |
如何找出孩子的壓力源?
生理╳情緒╳認知╳社交╳利社會,5個領域,著手處理 |
577 |
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 |
彭菊仙 |
青春少男少女身心板塊都在劇烈變動,讓他們成為一種既不是小孩也不是大人的特別生物。 |
461 |
讓天賦發光 |
肯.羅賓森 Ken Robinson &盧.亞若尼卡 Lou Aronica 譯者:卓妙容 |
你擔心教育嗎?我承認我很擔心。——Ken Robinson 肯.羅賓森
2006年在TED發表演講之後
肯‧羅賓森到世界各地
每個人都問他一樣的問題:我們的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 |
424 |
靜下來,才知道人生要什麼 |
洪蘭 |
價值觀與品格是一體兩面的事,價值觀引導我們做出抉擇,而抉擇又決定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人。 |
436 |
孩子的簡單正念 |
葛凌蘭 |
正念遊戲,掌握靜心訣竅,解決生活、學習難題
培養6種能力,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|
497 |
從大腦看人生 |
洪蘭 |
《從大腦看人生》是以腦科學的各種實驗為基礎,結合五大人生課題以及對時事的評判,提醒讀者「終生學習」的重要。教育能夠改變命運,「活到老,學到老」不再是一句老生常談,而是創造人生旅途的無限可能。 |
439 |
施比受更有福,我感覺到很快樂 |
彭蒙惠 |
原名多麗絲·布魯爾姆(Doris M. Brougham),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,是一位奉獻臺灣的基督教宣教士及教育家。1962年,彭蒙惠創辦英語教學雜誌《空中英語文摘》,不僅開始了臺灣的廣播英語教學,更堅持以愛與分享的精神,努力將這份愛傳遞給全臺灣的每一個人。 |
823 |
做完一件事,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|
魏德聖 |
魏導演認為我不需要是第一名,但「完成」一件事情,卻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。你做完了,就有人給你致敬,因為大家知道,那是辛苦的。 |
441 |
以科學精神識讀媒體訊息 |
黃俊儒 |
在網路訊息複雜多元的時代,期待大家更具有科學素養的思維識讀媒體訊息。
為了推廣這樣的理念,黃俊儒老師不僅出書與四處演講,更創辦了新聞解剖實驗室,鼓勵同學對於網路偽新聞具有獨立思考與反思能力,而非盲目相信。 |
265 |
堅持理想的本土詩人 |
林淇瀁 (向陽) |
臺灣著名詩人。生性樂觀從小就堅定自己成為詩人的想法,持續為夢想前進、努力創作,並且,無懼於當時的政治環境,堅持以臺語詩創作,終於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,奠定自己在臺灣文壇的地位。 |
248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