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學資源EDUCATION RESOURCES

-
階段國小(含幼兒園)
-
書名孩子不是壞,只是壓力大
-
作者沈克爾博士 Dr. Stuart Shanker &巴克 Teresa Barker 譯者:郭貞伶
-
出版社天下文化
-
ISBN4713510946138
-
出版日期2019-03-29
-
說明
沒有問題小孩,只有不被了解的孩子!
當孩子大吵大鬧,或退縮不前時,
別急著:矯正孩子言行,貼上「壞孩子」、「怪小孩」標籤。
先看出:孩子對你發出的求救訊號、覺察何時壓力失衡了。
5個步驟,自我調整,幫大人重塑觀點,幫孩子找回學習焦點。孩子的「問題行為」,其實是對大人發出的求救訊號!
.孩子好皮,根本靜不下來
→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「安靜」是什麼感覺,又要如何冷靜。.孩子好懶,叫也叫不動
→長期放空的孩子,並非「軟弱」或「不夠努力」,他們只是經驗太多壓力。.孩子好兇,老是生氣頂嘴,嫌爸媽好煩!
→不要只聽孩子說了什麼,而要去聽他如何表達。
孩子失控使壞,無關自制力不佳,或意志力不堅,那只是孩子讓大人知道「他好痛苦」、「遇上難題」了。.孩子不聽話,講也講不聽
→在孩子聽得進去時才說。要他再怎麼努力聽話也沒用,除非先解決壓力問題。.孩子太膽小,不敢跟人說話
→看似孤僻,可能只是不知如何與人互動,不代表孩子不渴望社交活動。如何找出孩子的壓力源?
生理╳情緒╳認知╳社交╳利社會,5個領域,著手處理:
是否座椅不好坐,讓孩子坐不住?
是否環境太混亂,讓孩子過度緊張焦慮?
孩子是需要社交活動,還是好好獨處休息?
孩子在何時因何事,出現反社會行為或品格缺失?如說謊、霸凌。
發現「問題行為」當下,正是培養調整力的寶貴時機。5個步驟,自我調整:
1. 解讀訊號,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。
2. 偵測壓力,找出孩子的壓力源和固定模式。
3. 減少壓力。
4. 自我覺察,幫助孩子意識到何時壓力過大。
5. 做出回應,找出有助於冷靜休息、恢復的方法。 -
網址